對于新浪微博封殺微信,陳叔一直都耿耿于懷。
百思不可得其解,為什么新浪現(xiàn)在才封殺微信。
有人把新浪微博劃歸阿里陣營。去年開始阿里與騰訊在各個產(chǎn)品上互相屏蔽,有媒體解讀,這次新浪的舉措是阿里陣營封殺微信的一步棋。事實上,現(xiàn)在新版來往、蝦米音樂都已經(jīng)向微信開放,扎堆和音樂都可以分享至微信。
親兒子都向微信敞開懷抱,所以陳叔覺得,這次“新浪微博封殺微信”的行為可以撕下“阿里”的標簽了。
讓我們忘卻那些膚淺的評論,一起來分析下這次微博封殺微信背后深層次的動機。
從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競爭角度來看,新浪微博一統(tǒng)“微博江湖”后,可謂如日中天,不料這時候騰訊微信逐漸興起。人們每天從打開微博看一看,開始慢慢變成一定要打開微信看一看,微博大V中也興起向微信搬家的熱潮。從微博運營者的角度來講,狡兔三窟,多一個選擇總沒有錯!巴瑯拥膬(nèi)容在微博上發(fā)了,為什么就不可以在微信上再發(fā)一遍?成本很低,效果卻很好。更何況微信有個有錢的爸爸,那么大的用戶體量!边@是陳叔去年采訪廈門一個位微博大號運營者時,他的原話。
彼時的新浪微博大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感。即便如此,新浪CEO曹國偉也沒有做出封殺微信的決定。接下來的情況,大家也看到了。微信一天天做大,“蠶食”著微博的“受關(guān)注度”。有人把這個理解成曹國偉的胸懷,陳叔卻覺得這是新浪的失策,戰(zhàn)略上的敗筆。微信和微博,也許從“品相”和“功能”上分析,這二者并無多大相似度,前者是主打熟人社交;后者提倡陌生人間的互動,更像是個新聞發(fā)布平臺,人人都是“記者”。但是用戶的時間總不會增加,此長彼消,用戶倚重微信后,微博的活躍度自然會下降。這樣看來,容許“微信”二字出現(xiàn)在許多微博大V的置頂信息欄中,用“養(yǎng)虎為患”、“引狼入室”來形容新浪微博當初的不作為行為,一點也不為過。
另外一方面,微信公眾賬號能火起來,新浪微博功不可。如今微信公眾賬號上的自媒體們氣候漸成,新浪也逐漸意識到微信的觸抓已經(jīng)伸向自己一向擅長的媒體領(lǐng)域。張小龍不想讓微信淪為營銷工具,一些微信第三方服務(wù)機構(gòu)就把微博當做營銷戰(zhàn)場,據(jù)悉,垃圾信息中有兩成與微信有關(guān)。與淘寶付費營銷不同,這些垃圾信息既不向新浪交“場地費”,還傷害用戶體驗,換個說法,簡直是在砸新浪微博的牌子。新浪官方不整肅,這樣的情況只會愈演愈烈。
事實上,現(xiàn)在恰逢新浪微博赴美上市的關(guān)鍵時刻。新浪微博不想讓華爾街的投資者留下“營銷利器”的形象,封殺微信,一邊可以打壓自己的競爭對手并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一邊可以討好投資者,一箭雙雕,這樣好的事情,何樂不為?
作者:佚名 源自:廣告買賣網(wǎng)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