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還要忙碌著公司上市、重組等事宜,但HIERSUN (恒信)鉆石機構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李厚霖的身影還是沒有離開聚光燈,這也是這位傳統(tǒng)與文化產業(yè)間的“珠寶商人”的必然選擇,“相較于其他的傳統(tǒng)企業(yè),從產品到服務,珠寶行業(yè)和文化產業(yè)聯合更為緊密,而通過植入恰當的文化項目進行品牌推廣是目前國內企業(yè)選擇的一種方式!
根據藝恩咨詢估算,2013年國內植入式廣告市場的規(guī)模已經超過了15億,2014年植入式廣告依舊會保持高速發(fā)展。
“在美國,據PQ Media媒體研究公司數據,僅2006年植入式廣告市場就已經達到33億美元。相較之下,國內植入式廣告市場潛力巨大! 清華大學新經濟與新產業(yè)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德良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植入之道
李厚霖同樣也是涌入這一巨大廣告市場的一份子。
單是今年賀歲檔,其公司旗下的珠寶品牌I Do就與2部影片有合作,分別為《我的早更女友》(周迅主演)與《露水紅顏》(劉亦菲與Rain主演)。
《我的早更女友》
“我們選擇植入式廣告一般是看三點,一是契合度,也就是影片本身的價值觀、情感觀與我們的品牌內涵契合度有多高;二是產品植入線的深度,也就是我們的產品露LOGO、店面還是貫穿故事情節(jié)中,植入越深入越好;三是票房高低。若三者都很完美,那就是最好的。”李厚霖表示。
不過,企業(yè)這種完美的需求則是可遇不可求的,畢竟,票房好、質量好、植入的廣告融合恰到好處的影片本就不多,但好也未必能夠達到植入式廣告的企業(yè)訴求。
《變形金剛》
就以接近此愿景的《變形金剛4》為例,該片取得票房19.68億,也是好萊塢大片,如此強大魅力下,植入企業(yè)有近20家,其中來自中國的企業(yè)超過10家,這要比《變形金剛3》多出三倍。本報記者了解到,若以圈內最基本的100萬美元的植入基本費用計算的話,中國企業(yè)給該片就帶來了上千萬美元。
但過多的植入式廣告成為“吐槽點”,該片自始至終也深陷被起訴的官司中。
“無論是內容還是景色,武隆的植入還算完美,但觀眾卻不知道是重慶武隆!眳⑴c該片植入廣告的一家企業(yè)負責人認為。
賀歲大片《一步之遙》的服裝提供也是一家知名的服裝品牌,但因該片與預期票房甚遠,該服裝品牌的宣傳更多是在時尚等媒體呈現。
有趣的是,近日由坊間評出的所謂“今年十大爛片”中,上榜影片口碑雖都不佳,但票房均高。
其中幾部影片的植入式廣告也被網友評為“成功案例”。
《分手大師》
比如《分手大師》里植入的品牌華為、毛里求斯旅游局等,多被視為與情節(jié)融合恰到好處,整體較為順暢;《小時代》的品牌企業(yè)更為一些“粉絲”視為最值得看的點,因為“看奢侈品也是一種享受”。
因此在圈內人士看來,影片綜合評估能夠達到6分,就是植入式廣告企業(yè)較好的一種狀態(tài),如此,植入式廣告投資與后期營銷以1∶1的比例,同樣可獲得一定成效。
如此評判的話,《我的早更女友》票房雖很難如《匆匆那年》達5億,但因故事情節(jié)以及周迅本身的影響力與珠寶內涵很是契合,算是在7分左右的評估范疇內。
“在線上線下的營銷做得好的話,對企業(yè)品牌與產品的銷售還是有益的!崩詈窳卣J為。
企業(yè)營銷“賀歲檔”
對于李厚霖而言,影片票房的期待可以相對弱點,但契合度與深入合作程度很重要,“相對于電視劇受眾群體,電影觀眾是我們最為精準的目標消費群體,因為75%的電影觀眾是情侶。”
此次,恒信在與兩部影片開始宣傳時,同時也在自己的渠道進行宣傳,不僅在院線與全媒體平臺有投放,還包括400家門店。
與企業(yè)而言,這個檔期是企業(yè)品牌推廣與產品銷售都可達到一定預期的階段,尤其是銷量。
電影賀歲檔整個跨度也是消費型產品的銷售旺季。
昌榮傳播市場與媒體研究中心發(fā)布的《2014~2015中國廣告與宏觀媒體環(huán)境分析》報告預計,2014年全年廣告花費增長7.5%,與GDP增長保持一致。
《報告》顯示,作為經濟晴雨表的廣告市場,2014年1~5月中國廣告市場收入同比增長5.5%(包括搜索類廣告),開局相對低迷。
該研究中心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結構性優(yōu)化調整成果的展現,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xù)上升,中西部經濟發(fā)展?jié)摿σ仓饾u得到釋放,國家政策對大型央企品牌建設的推動以及企業(yè)主對品牌價值的重視等一系列因素影響,下半年中國廣告市場會好于上半年。
“每年一季度與四季度的廣告市場是最好的,因為是春節(jié)前后檔,第三季度也是最弱的,今年也是如此!币缀喜┞云放谱稍儥C構總經理趙一鶴告訴本報記者。
以珠寶產業(yè)為例,盡管黃金銷售同比跌三成銷量也無法與往年相比,但鉆石的銷售還算平穩(wěn)。
而每年11月末12月初,就有數部國產電影殺入賀歲檔,進行最后的火拼,今年整個賀歲檔就有50部影片上映。
植入式廣告同樣也扎堆,本報根據公開的資料梳理后發(fā)現,僅在12月前后的13部影片中,植入式廣告的企業(yè)就有近20個。
與以往分攤投資成本略有不同的是,作為受益方,植入式廣告的企業(yè)同樣也有與影片“同呼吸共命運”的責任。
比如,《匆匆那年》的植入式廣告至少有4個,導演張一白則認為,該片更多是吸引品牌,做聯合營銷。有一種說法是,《匆匆那年》在宣傳中利用了大約價值3億元的廣告資源,遠超出了電影宣傳的預算。
而這種打法在以往的幾部好萊塢影片中也曾出現,比如,植入式廣告的企業(yè)會以影片為點,在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渠道投放廣告。
背后原因很簡單,從11月底開始,節(jié)假日不斷,圣誕節(jié)、元旦、春節(jié)、元宵節(jié),這對于消費品而言也是每年的“熱季”,電影在分剪宣傳片時,就已將企業(yè)的版本剪輯好,而企業(yè)在自己渠道做品牌營銷時,本身也在推廣電影。
作者:佚名 來源:廣告買賣網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