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良:惡斗!微博的外國同行為什么要整容
來源(廣告買賣網(wǎng)) 作者() 閱讀() 時間(2015/6/26 10:51:56)
“這首歌,給你快樂,你有沒有愛上我?”——假如對于這樣的旋律感到陌生,那么你肯定不會理解為毛吉尼斯紀錄會落到一個15歲男孩的頭上,對,他就是王俊凱。而他的組合更成為了95后一代的標桿,TFBOYS。王俊凱生日微博憑借4277萬條轉(zhuǎn)發(fā)打破吉尼斯紀錄,而就在10個月前,比王俊凱大9歲的鹿晗同樣憑借生日微博的1320萬條評論染指吉尼斯。有人說,這是吉尼斯與微博唱的一場雙簧,在吸引關注度的道路上彼此進行了利益捆綁。但無論如何,微博的影響力正在與日俱增,絲毫不遜色于墻外的Twitter或Instagram。
跟從未品嘗墻內(nèi)滋味的Twitter相比,Ins至少還在墻內(nèi)呆過,很多明星的私照及言論都是從Ins流出,只是因為不可抗力,最后也變成隔墻相望,對于有關部門家長式作風,也是醉了。Ins這個燙手山芋,成長的速度幾乎把老大哥Twitter逼到了墻角,在照片分享的軌跡中,Ins開始聚焦事件、趨勢、對話。在被少幫主馬扎收購之后,F(xiàn)acebook將很多未竟的事業(yè)給了Ins,并改造它的瀏覽標簽、搜索框,這些手腳都讓人不由得聯(lián)想到Twitter最近大張旗鼓推出的閃電計劃。該計劃希望把實時發(fā)生事件的推文進行收集整理。
Ins同樣步其后塵,還預留了虛擬頁面給不同的城市和地點。這種針尖對麥芒的戰(zhàn)役一觸即發(fā),而較量的雙方都是信心滿滿。在月活躍用戶方面,Twitter大概有3.02億,而Ins是3億,兩者的重疊功能激發(fā)了天王山之戰(zhàn)的火藥味。每天,這個星球上都會發(fā)生很多新聞事件,如果你恰好在某個跳樓、撞車、橋塌現(xiàn)場,你就會分享極具現(xiàn)場感的圖片,這就讓社交媒體迅速成為比記者更專業(yè)的存在,而且實時互動與反饋,也強化了新聞事件的社會話題性,一旦被放大,誰也攔不住。
在美國,Ins所做的就是通過瀏覽標簽讓用戶更迅速地定位相關內(nèi)容,因為這里每天都會上傳7千萬張圖片或視頻,所以如果不想大海撈針,就得乖乖貼上標簽和地點定位,本地的,全球的,只要用戶需要,就可以一步到位。而且,對于那些經(jīng)常被搜索的名人,像歌手、極限運動員、建筑物和海灘,都會有所展示。無論你用安卓還是iOS版本,絲毫不影響使用效果。Facebook通過搜索為Ins注入了新鮮動力,也讓源源不斷的內(nèi)容有了分類、歸納的出口。
此前,Ins只是屁顛屁顛跟在Twitter大哥后邊的小弟,甚至2012年要被大哥收為己有。不過最終是馬扎橫刀奪愛用了10億搞定了Ins。當時,Ins跟Twitter涇渭分明,Ins完全是虛擬體驗,而Twitter押寶在字里行間。如今,Ins開始滲透現(xiàn)實中的社交體驗,而Twitter則對于還原生活場景和新聞現(xiàn)場情有獨鐘。根據(jù)社會學統(tǒng)計調(diào)查分析,Ins用戶的平均年齡普遍低于Twitter,而發(fā)展趨勢卻是Twitter愈發(fā)虛擬,而Ins更加聚焦事件,兩者的區(qū)別逐漸模糊起來,所以競爭也就日趨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