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營銷沒有人買單,問題可能出在這里
來源(廣告買賣網(wǎng)) 作者() 閱讀() 時間(2015/11/27 13:17:19)
小時候我們都聽過大人講故事,各種妖魔鬼怪、愛恨情仇撲面而來,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長大之后,大部分故事都忘得差不多了。即使記得起來,也只是呵呵一笑,頂多浮現(xiàn)一下講故事那張慈祥的臉。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然而,也有一些人,被一個故事影響了一生。
舉個例子。小明,小時候奶奶經(jīng)常給他做糖吃,那種味道一直留在他的記憶中。長大后,小明把那種糖做成了一個很暢銷的產(chǎn)品。
這才是內(nèi)容營銷中的故事。
講故事本來是很輕松隨性的事情,但是內(nèi)容營銷中的講故事就不能這么慈祥了。對內(nèi)容營銷來說,達不到營銷目的的故事都不是好故事。
那么,怎么提高故事的營銷力呢?
強行插入太沒品了,這個年代不流行這個;軟性植入又太沒有存在感,容易被無視掉。
怎么破?
這里提供一個故事模板,很老套卻很實用,是內(nèi)容營銷故事的經(jīng)典套路。如下圖:
即現(xiàn)在很不好-通過某某東西-變好
或者 現(xiàn)在挺好–通過某某東西–變得更好
總之,就是要變好。
這就跟我們小時候聽的故事或者電視里看到的故事有很大的差別了。這些故事就是純粹敘述或者熏染氛圍,但是內(nèi)容營銷中的故事總會突出某一樣東西。要突出的東西,就是上面模板中的“某某東西”。
人都希望自己變得更好,而各種產(chǎn)品和服務就是幫人變得更好的工具。
內(nèi)容營銷中的故事,要給別人構(gòu)建一個場景。這個場景,就是一個改變現(xiàn)狀的場景。我們大概可以這么描述:
有個小男孩,還有一條大河。小男孩坐在貧窮落后的一岸,癡癡地望著繁華似錦的一岸。然而,整條河沒有一坐橋。所以,小男孩只能癡癡地望著,心里時而羨慕,時而嫉妒,盼望著某一天出現(xiàn)一座橋。有了這座橋,他就可以奔向?qū)Π队淇斓赝嫠A,甚至還可以改變命運。
我們從這個場景中,除了主人公,有三個關鍵元素:此岸-橋-彼岸。
這三個東西,如果要做一個優(yōu)劣度對比的話,最齪的是此岸,最美好的是彼岸,而那座橋,不好也不壞,但是最有用。
是的,你的產(chǎn)品或服務,就是要做那座橋。有了這座橋,此岸苦逼的小明就可以通往彼岸,變成幻想中的自己了。
講故事的時候,最常見的兩個陷阱:
1、橋喧賓奪主
花太多口水去描述那一座橋,甚至搶了彼岸的風頭,陷入以自我為中心的怪圈。一旦橋的風頭蓋過彼岸,就會破壞故事的藝術(shù)價值,變成赤裸裸的推銷,自傳播的命根子被切斷。
比如:天天鼓吹“我們的優(yōu)勢”、“我們的特色 ”、“我們的承諾”,滿篇都是“我”、“我們”,而且主題只有一個:我們好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