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朋友圈都被臺灣104基金會“be a giver”活動的兩支宣傳視頻《當(dāng)我們有能力了,會不會記得曾經(jīng)被幫助過》和《不怎么樣的25歲,誰沒有過》刷屏了,日前這兩支廣告還獲得了時報華文銅獎。
吳念真
然而,給職場新人灌雞湯,希望前輩們能夠多多發(fā)現(xiàn)并且信任后輩的,絕不只是臺灣104基金會,日本文具品牌 Shachihata 最近也拍攝了一支主旨相似的廣告,只是廣告的主角還是一如既往的采用了“印章”而非演員作為主角。
《15年后的探望》
《15年后的探望》講述的是生性多疑的高橋先生總是不信任職場新人,凡事都要親力親為,認為團隊還不如自己一個完成要好的的多,然而高橋先生卻意外車禍。
這個時候,一向粗心大意并且被高橋看不起的太田,竟然提前完成工作來看望高橋前輩。由此,高橋前輩想起了當(dāng)年的自己也是因為得到前輩的認可才能夠繼續(xù)堅持和努力下去的。故事的結(jié)尾,我們可以看到,高橋也開始認可太田。
.
當(dāng)然,這也已經(jīng)不是 Shachihata 第一次用“印章”作主角了,在其50周年時,還拍攝過一支廣告《50歲的不合格》,講述了平凡的伊藤先生被妻子認可的故事,并且這支廣告拿下了日本年度“朝日廣告賞”(AAA)。
《50歲的不合格》
之所以用印章作為主角,和日本的印章文化存在很深的淵源。即使技術(shù)和網(wǎng)絡(luò)越來越發(fā)達,但是日本人仍對印章情有獨鐘,有時候本人簽名甚至都沒有一個印章來的有效。在小編看來, Shachihata的廣告之所以能夠拿下日本朝日廣告賞,不僅是因為故事本身觸動人心,更多也是因為產(chǎn)品作為主角本身出演廣告,達到了一種“軟硬兼施”的廣告效果。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