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支片子講了一個生來就窮的故事,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又不想比別人差,這個想法沒毛病。但是往后看呢?何先生貸款4000元帶爸爸去看大海,劉女士貸款3000元給爸爸買個大屏手機,周先生貸款8000元買了個鉆戒終于娶到了老婆…不覺得哪里怪怪的么?
說來也奇怪,拍拍貸這個低調(diào)到塵埃的網(wǎng)貸平臺,一直以來都沒有太大曝光聲量,卻堅持產(chǎn)出著 “ 一言難盡 ” 的廣告,從借嬰兒喻未來的《我對你有信心》到如今《父親的欠條》,拍拍貸再次演繹了什么叫「一言難盡」。
《父親的欠條》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它分別敘述了父子兩代人被貧窮束縛的命運。55年前,父親想要走出大山進城務(wù)工,但在這條通往成功的路上,父親連路費都沒能湊齊,他低聲下氣問遍了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卻個個談錢色變連連碰壁,最后他不得不留守大山,種了一輩子地。
30年后,他的兒子眼看就步了他的后塵,在城市底層茍延殘喘地艱難打拼,至于原生家庭的影響是否會連累他一生,這個刁鉆問題便是《父親的欠條》的立意。
拍拍貸《父親的欠條》
首先承認(rèn)《父親的欠條》的文案還算不錯:
小時候,我們都想做大事,
許過再小的愿望都是寶藏;
我們趕著長大、趕著上學(xué)、也趕著沒畢業(yè);
趕著知道生活不便宜;
我們從不愿欠別人的,
雖然有時也抱怨生活欠我們些什么;
這段文案在片中重復(fù)出現(xiàn)了兩次,分別由父親和兒子用方言口述,他們都是 “ 輸 ” 在了起跑線上的人,生于大山,人生道路卻未能像大山一般遼闊,想要放手一搏卻被束手束腳。
貧窮,是他們的最大敵手。于是拍拍貸以他們的口吻,用質(zhì)樸的文字將命運的不公傾訴而出:沒有人想欠別人的,即便他生來就被生活虧欠。為了渲染生活的不易,才有了父親在山里借錢碰壁、兒子在城里送餐受氣的一幕幕。
拍拍貸圍繞「欠」大做文章,將它賦予了「欠人錢財」以及「被生活虧欠」的雙關(guān)意味,加之山城的陰郁色調(diào)和畫面的電影質(zhì)感,眼看《父親的欠條》就要博得店長歡心了,然而,說時遲那時快,轉(zhuǎn)眼它的光輝形象就在我心里塌得片瓦不留。
大概是為了迎合「借小錢、辦大事」的廣告語,拍拍貸轉(zhuǎn)瞬便將劇情生硬扭轉(zhuǎn) ——兒子通過一名工友得知了拍拍貸,原因竟是這名工友在拍拍貸上借錢給媳婦買了個鉆戒,于是兒子二話不說在拍拍貸上借了5000元巨款,以此作為創(chuàng)業(yè)啟動資金,最終開了一家小面店。
而拍拍貸則美其名曰:每一個命運,都有很貴的夢想。
順著拍拍貸的邏輯,店長掉入了更深的邏輯黑洞:如果夢想靠借點小錢就能輕松實現(xiàn) ... 那命運也是依靠負(fù)債就能順勢扭轉(zhuǎn)的嗎 ...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