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影院視頻媒體廣告來說,其在2019年上半年繼續(xù)呈現上漲態(tài)勢,但是漲幅較去年同期的26.6%有大幅下降,僅為4.1%。其中,活動類的商業(yè)演出、電影宣傳廣告占比最多,達總體的15.6%;但從增幅來看,娛樂休閑與交通工具的廣告增幅較大。
總體來說,2019年上半年傳統(tǒng)媒體平臺廣告有所下降,新興媒體平臺的增幅也不如往年。其實,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任何形式的媒體平臺都無法獨善其身,但廣告市場的下行,并不單單意味著行業(yè)發(fā)展的蕭條或不景氣,它同時意味著我國廣告格局向著更合理方向演變,也是市場經濟體制自我調節(jié)的重要體現。
各平臺市場境遇有喜有憂
2019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達4509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3%,受供給側改革和消費升級的影響,國內廣告市場進入了新一輪的調整階段,各類媒體平臺上的廣告投放在行業(yè)、品類、品牌等方面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態(tài)勢與趨向,因而有必要分別進行解讀分析。
電視:“口紅效應”影響明顯,地域分級區(qū)分度高。
投放電視廣告的TOP10行業(yè),雖然廣告花費整體處于下滑趨勢,但是食品類和活動類行業(yè)花費呈現正增長。而食品行業(yè)的增長其實也是與“口紅效應”緊密相關的!翱诩t效應”是經濟學中的一個術語,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時期,指的是雖然整體不景氣,但物美價廉的口紅卻逆流而上,取得優(yōu)異的市場成績。但由于這一效應不僅適用于口紅,還適用于其他物美價廉的產品,因此,又被稱為“低價產品消費趨勢”。從微觀經濟學來看,“口紅效應”出現的原因是“替代效應”超過了“收入效應”,具體來說,“收入效應”是指隨著人們可支配的收入減少,消費金額也會減少;而“替代效應”則表示,當人們對奢侈品和大件物品的消費減少時,由于消費欲望的存在,會轉向物美價廉的大眾商品和服務,中高端食品、飲料以及體驗性的服務消費逐漸替代房屋、汽車等單價過高的產品與服務。這種消費者心理的轉變帶動了廣告投放量的改變,使得交通工具類的廣告相對下降,而食品活動類的廣告保持增長勢頭。
但活動類增幅,則與電視的分級傳播關系密切。其表現為,從中央電視臺到省級衛(wèi)視臺,再到省級地面臺以及省會城市臺,其輻射范圍呈梯度遞減。而省會城市臺因為其涵蓋地域較小,具有明顯的區(qū)域特性,使得本土的活動廣告在垂直投放于省會電視臺時,有較強的針對性傳播作用,以及不可比擬的高效性。2019年上半年省會電視臺的廣告中,活動類廣告增幅15.4%占據榜首位置,恰恰說明了這一點。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