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比如劇中的職場、愛情、家庭關(guān)系,我們可以思考,為什么這個人物會做出這個舉動、這個選擇?例如,梅長蘇為什么選擇靖王,僅僅是因為靖王是他的好哥們嗎?
這些“為什么”的答案,就是這些人物的真實需求。在這些思考中,我們的真實需求的把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洞察人性之后,繼續(xù)思考
這些真實需求如何運用到商業(yè)中:
要想滿足劇中人物的這些真實需求,產(chǎn)品設(shè)計、品牌營銷活動應(yīng)該是怎樣的,才能打動他們呢?在劇中是否提到了一些類似的方案?是否還有更好的方案?
比如,對于啤酒炸雞店來說,品牌訴求中需要以“想念爸爸的味道”為核心,就能迅速擊中千頌伊柔軟的內(nèi)心了。
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關(guān)系有哪些啟發(fā):
劇中人物的人際關(guān)系的處理方式,是否可以借鑒到我們的生活工作中呢?
比如,《泰囧》中的徐崢之所能打動范冰冰客串,“確立國民女神地位”的這一愿景起了決定性作用。那么我們在職場中也可以想想,項目成員們憑什么賣力地、超預期地做事呢?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來激發(fā)出大家的工作熱情呢?
邊追劇邊洞察人性,就夠了嗎?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鍛煉洞察人性的能力:
比如,觀察自己身邊的人,他們喜歡某些品牌、某類商品、某類人,這個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我們是商家,我們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比如,觀察我們自己,我們說一些話、做一些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拿我自己舉例子,我是個遲到大王,遲到的真實原因是——默默的叛逆和反抗。朋友是這樣評價我的:對任何有規(guī)矩的事情都要反抗一下。
看到這里,小伙伴可能會說“哎呀,媽呀,徐老師,你這樣追劇不累嗎?你這樣生活不累嗎?”,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不累哦,你試試嘛,這個過程其樂無窮,說不定你還會愛上這個方式呢。
還有一點,在繁忙的工作間隙,追劇確實可以讓我們放松身心,但是也許我們內(nèi)心會有一絲絲的自責——拿出這個時間來提升自己多好啊。如果邊追劇邊洞察人性,我們的自責感就會減輕很多了啊。哈哈,我就是這樣安慰我自己的。
邊追劇邊洞察人性,邊生活邊洞察人性。既充滿樂趣,又能提升自己。
聽用戶的話,但不要照著做。
產(chǎn)品讓用戶尖叫,那都不是事兒。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