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步驟就是購物后感受,包括家人和朋友的評價、自己的再評價,以后的行動,比如會重復購買,比如會向朋友推薦,也比如以后不會再買甚至退貨,甚至向朋友傳遞負面信息,這背后都有特別微妙的心理反應。
如何選擇進店
對于消費者來說,街上有無數(shù)的店,購物中心、百貨商場、大賣場、超市、便利店、折扣店、雜貨店、服裝店、首飾店等等,他要選擇進哪一家店,一定是有 心理機制的,這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畢竟人們進店需要做很大動作和耗用很多的時間。
相反,店家要做的最大努力就是吸引消費者進店,這是第一步,也是最殘 酷的一步,因為店外的競爭特別殘酷,人們的眼球被太多東西吸引,而進店后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人們選擇進店之前大約會受五個因素影響,這五個因素可能是按順序的,因為人們的思維會根據(jù)巨石細石原則,但有時候也會同時或者交叉,因為人們的思維也是跳躍和沖動的。
第一個因素,消費者會在進店之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家店是賣什么的,歸在哪一個品類或者子品類?
消費者一般會有一個習慣性的品類細分標準,按照常規(guī)的細分品類起名是安全的但也是無新意的,也有些商家起名按新的品類走,這樣人們可能因為看不懂賣 什么就忽視你,也可能因為好奇而進店看看,這都有可能。
回答這個店是賣什么的,一般是從店名、LOGO、主體描述符號得到看法,并且這種看法一旦形成就是 主看法。
隨后消費者會思考第二個問題:這家店是什么檔次?
是奢侈的、高檔的、中檔的、低檔的或者是廉價的等等,什么檔次 都有各自的人群,關(guān)鍵是所有的布置和物料要和檔次定位相匹配,否則就一定投資浪費,或者概念不明確。
而檔次不明確就一定會影響進店人數(shù),因為高檔的會懷疑 你不高檔而不愿意進去,低檔的怕你價格太高不敢進去,那你就尷尬了。檔次一般是從店面裝潢物料和風格來判斷,所謂貼金要貼面,門面考究是特別重要的。
第三個問題,這家店的風格如何?它是活潑可愛的、青春時尚的還是?崃眍惖、嘻哈潮流的、紳士莊重的?
這一般會有年齡因素,也有性格因素,也有愛好因素。
風格是純感覺的東西,一般根據(jù)店面的主色調(diào)、設計風格、門頭圖案、小裝飾等等感覺到,風格不是用口號說出來的,而是所有一致性的設計傳達出來的。
有些店貼出一個品牌口號,但人們看了也許會反感,因為你說的口號顯然你并沒真正懂;也有些店根本不懂風格和設計統(tǒng)一性,就把一些元素拼在一起,很別扭,也就 沒有了風格,沒有風格一定會影響進店人數(shù)。
第四個問題,這家店現(xiàn)在有什么促銷活動?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