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 Creators Guild(互聯(lián)網創(chuàng)造者工會,旨在連結互聯(lián)網上的內容生產者)則指出了更多的問題,比如,YouTube 目前依靠算法來決定哪些內容違背了“去盈利化”標準,而算法一旦出錯,就意味著一些視頻內容會受到“冤枉”而無法得到相應的報酬。事實上,這類事情已經發(fā)生在了一位宣傳醫(yī)療政策和研究的醫(yī)生身上。YouTube 的算法判定該醫(yī)生的 27 個視頻不適合被投放廣告(因為涉及敏感藥品名),但事后被證明是錯誤的判斷,后來經過人工審核后被通過投放廣告。
YouTube 至今依然是全球聚集了最多原創(chuàng)內容生產者的視頻平臺,內容生產者也正是 YouTube 最大的資產和價值所在。不過,他們也是最不可控的一群人。
“就算不在 YouTube 上,我還是有別的盈利方式,比如…去別的平臺。” DeFranco 在視頻中暗示。
雖然這聽起來更像是一時間的氣話,畢竟,對于“網紅”們而言,他們離開 YouTube 的損失可能遠比 YouTube 失去某幾個“網紅”要更大,不過 YouTube 的確需要警惕了。
就在最近,Twitter 公布了一項更誘人的廣告分成原則:70% 歸于視頻內容發(fā)布者,30% 為 Twitter 自留。而 YouTube 的廣告收入分成原則是:內容制造者享有 55% 收入,YouTube 為 45%。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