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分享了一篇文章,說的是當一個單位開始強調考勤紀律等規(guī)章制度的時候,說明這個單位在走下坡路。我對比了現(xiàn)在所在的單位,發(fā)現(xiàn)也是如此,莫非我們也在走下坡路?
有人說我們的路還是非常明朗的,但我最近開始有兩種擔憂,第一種擔憂是考勤越來越嚴格了,另一種憂慮是移動端的收入占比越來越高。
別以為這是好事,這對于任何一家做平臺的都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所謂移動端營收的來源并不是來源于自己的產品,而是微信。雖然我們花了很多的精力去打造一個盡可能完善的架構,并努力去掠奪有限的群體資源,但微信的布局總會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無奈的是,目前你只能通過這樣的布局來增加你的市場份額,以此來彌補你在其他平臺上的缺憾。
到了2017年,你若再不抓緊在微信布局上加以完善以及自己移動端的產品在應用和安裝量上下更多文章的話,那么更危險的事即將到來。2017年對于區(qū)域互聯(lián)網必然是一個最重要的一年,因為極有可能,移動端的收入甚至會占到你全部收入的50%或以上,而到了2018年,移動端廣告占比至少要達到70%。
并非你傳統(tǒng)的平臺價值在貶低,也并非是你的流量有非常明顯的下滑,而是合作單位更加偏向于移動端的合作。于是傳統(tǒng)的社區(qū)流量逐漸成為你在做這些商業(yè)廣告上的補充。
無論是媒體人還是廣告人,我們不妨做這樣的換位思考,如果你是一位餐飲店的老板,在報紙、電視、電臺或網站上砸10萬廣告費,是不是很想在合作期限內將這筆錢收回來?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我是老板,我不需要你給我多大的知名度,而是需要天天門庭若市,這才是廣告的效果和廣告投放最直接的價值體現(xiàn),我們可以認定為這是轉化率的問題。
當然,部分財大氣粗的企業(yè)或商業(yè)單位自然可以無視這樣的結果,但絕大多數(shù)的小微型商業(yè)單位是需要媒體不斷的給它引流的。大平臺,目前也無非是電視、廣播、報紙和網站,不少的商業(yè)單位在投放廣告上已變得非常謹慎,沖擊最厲害的無疑是報紙和電視,因為老板們對廣告投放渠道的思維發(fā)生了大改變,對于網站也自然沖擊不小。隨著汽車保有量的急劇增加,仿佛電臺可以如日中天。
做電臺的覺得他們才是如今媒體圈真正的王,也盡量的調整節(jié)目改善節(jié)目,但他們被播放時段、被廣告時間等制約很大,他們的廣告資源非常有限,若不提高價格,即使排滿,在經營方面也不會有太大的提升,所以他們唯一做的是想法設法增加可投放廣告的渠道和價格。但相比于網絡的靈活度,電臺廣告的手法一是結合主持人在做節(jié)目時所做的植入性廣告;二是純粹的硬廣。因手法相對單一,除結合線下活動外,很難精準的去做數(shù)據(jù)營銷,性價比其實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高,因為他們能給你帶來100個顧客?1000個顧客么?顯然不敢打這樣的包票!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