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頂多頂多只能說:當你要求用戶做上面這些麻煩事(比如跳幾個網(wǎng)頁去注冊,比如跳幾個頁面去填個資料等等)的時候,你是否為他準備了不得不做的理由?
再多的建議,對不起,資料太少,我回答不了。
接下來再看看,什么叫“差”?
形容詞都是相對概念。就像我們初中物理課本上的說開車速度為每小時80公里是快還是慢呢?
沒法回答,因為我們不知道跟誰比,跟騎自行車的比是快的,跟高鐵比又是慢的。
再比如,咱們可以參考自己上學的時候,當你說自己成績好或者差的時候,你是在跟誰比?以什么標準在比?在什么范圍內(nèi)比?等等。
所以,當你說投放效果差的時候,“差”是一個相對概念,要有合適的參照系,才能理解“差”在哪里。
比如我們可以從內(nèi)部、外部以及外太空這三個方向來拆解。
先來說內(nèi)部
對于某個投放項目而言,這個內(nèi)部就是指廣告主本身。舉幾個維度的例子擴展一下大家的思路,比如:
1、渠道維度
比如,是某個渠道相對較差?還是做啥渠道都差?這兩個問題對應的解決方法就完全不一樣。
2、時間維度
比如,是同比差(即現(xiàn)在和去年同時期的效果對比)還是環(huán)比差(即現(xiàn)在這個投放周期和上一個投放周期對比)?
這個投放周期可以根據(jù)各個案子的情況自己劃分粒度。按天按周按月份都可以,只要能分析出你想要的周期趨勢情況就行。
3、產(chǎn)品/服務/品牌維度
比如,公司有不同的產(chǎn)品線和品牌,是某一個產(chǎn)品效果差還是同類的某幾個都差?
4、地域維度
比如,投放是在某幾個城市差還是某幾個省份差?
5、轉化路徑
比如,是點擊率差還是落地以后的轉化環(huán)節(jié)差?
6、管理維度
比如,是各項指標和公司既定的指標相比較差?還是和你自己的預期比較差?
再來說說外部
對于某個投放項目而言,這個外部就是指同行甚至是全網(wǎng)(因為你不僅僅是在和同行搶流量,你還和你用戶關注的其他行業(yè)產(chǎn)品搶流量)。
比如,當你說轉化率、獲客成本 、訂單成本等差的時候,站在同行乃至全網(wǎng)的角度,你是與同行平均水平相比?還是與主要的競爭隊友相比?
再來說說外太空
外太空的意思就是,一般都考慮不到。
比如昨天我看到一個做美妝的優(yōu)化師抱怨老板要求用30元的成本加粉,這要求別說現(xiàn)在了,估計擱去年都是不太可能的。所以,這個考核投放的指標是不是本身就不合理?
再比如,投放的問題是出在投放工作本身還是投放工作之外?比如前兩天一個朋友用68元獲取了20個銷售線索,但因為客服響應不及時導致客戶流失,那么你死磕投放本身又能解決什么問題呢?
還有投放本身是不是有問題?用戶分析有無問題?產(chǎn)品本身是不是適合在線上推廣?等等,要分析的方向實在太多。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