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彩陶紋樣的概況與寓意
彩陶紋的紋樣來源大多來自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原始圖騰和圖像化符號。彩陶紋樣主要分為半坡型、廟底溝型、馬家窯型、半山型和馬廠型這五種類型。以魚紋和人面紋為典型裝飾的歷史較為悠久的半坡型紋樣,其擅長運用直線常會組成直角三角形,藝術表現(xiàn)手法較為原始和樸實。以花瓣紋和動物紋等為代表的廟底溝型紋樣,擅長用黑白雙關的手法,給人一種韻律之美。廟底溝型的紋樣進一步發(fā)展成為馬家窯型紋樣,它主要是以螺旋紋和波紋為主,擅長運用繁彩和內彩的藝術手法,給人一種豐滿繁祿的感覺。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較為精美的半山型紋樣,主要是以螺旋紋、鋸齒紋和葫蘆紋為主,擅長于雙關與黑彩紅彩相結合的手法,其形成的精美造型深受人們喜愛。其中的馬廠型是由半山型演變而來的,作為彩陶文化最后一個時期的產物它所具有的藝術效果就較為剛建和粗獷,常用浮雕的技術手法,以折線紋、網格紋、人形紋與四大圈紋為主要裝飾紋樣。半坡型、廟底溝型與馬家窯型的紋樣大多給人以歡偷、舒適的氣氛。而半山型和馬廠型則因戰(zhàn)亂的時代背景,其中紋樣所展現(xiàn)出來的感情色彩則是密閉和壓迫的,給人以壓抑的感覺,因此,彩陶紋樣的發(fā)展與其時代的發(fā)展是密不可分的。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追求的一般都是吉祥如意的寓意,新石器時期的彩陶也是如此,是當時人們傳遞情感的重要載體。
人們追求的“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理念,在彩陶紋樣的不斷地發(fā)展中也得以體現(xiàn)。在彩陶紋樣中,紋樣中抽象的線條以及潛在含有的文字,也多會被人們用諧音,比擬等手法賦予充分的內涵,內涵也多指向于吉祥如意。這也就在另一方面表現(xiàn)出人們對生活平安順遂的祈福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今,新時代的元素與彩陶紋樣元素的結合,不僅僅是設計界的一種新型思想的碰撞,更是一種融合發(fā)展以及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彩陶紋樣作為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且極具藝術價值的文化遺產,不應該因時代的發(fā)展而被忽略,而應該將其吉祥的寓意以及傳統(tǒng)美感與新時代融合,不斷推陳出新,向世界展示傳統(tǒng)文化強大的包容性和獨有的藝術魅力。
一、彩陶紋樣在平而設計中的運用手法和應用
當前,彩陶紋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髓,彩陶表面不僅有很多豐富的圖案,還有很多有效的設計手法,當設計師能夠真正從彩陶紋樣背后提取對應的設計元素和設計手法時,設計師才能更好地將其運用到平面設計之中。通常情況下彩陶紋樣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手法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運用的手法
1對比手法
對比是一種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對象放在一起進行對比的工作內容。合理的使用對比不僅能很好地找到相互之間的差異,更能突出重點,因此是藝術設計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設計語言。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