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二類電商的投放衡量標(biāo)準(zhǔn)
對于廣告來說,我們通常衡量一個廣告投放效果好壞,比如CTR如何,比如CPM價格如何,對于效果廣告來說CPC的價格如何等等諸如此類。
但是,二類電商繼承了電商的原始特性,那就是賣貨,所以,所謂的好壞,其實就是賣出去了多少,賺回來了多少,成本多少。所以,二類電商是效果廣告中的效果廣告,真正是要看效果的(下單)。
所以,二類電商的投放對于結(jié)果量化來說,只看一個值就是ROI,而所謂的CTR也好,出價也好,以及什么CPM也好,都不重要,都只是中間過程而已。
舉個簡單例子可以很好的理解:
我要投放一雙小白鞋,我的貨品成本價是30¥,售價是100¥
我在廣告系統(tǒng)上消耗了1000¥(廣告投放實際扣費成本)
廣告給我?guī)砹?0萬的曝光,那么CPM=2¥,即千次曝光2¥
廣告給我?guī)砹?500個點擊,那么CTR=0.9%,那么CPC的價格=0.222¥(當(dāng)然,你很難找到這么便宜的CPC,舉個例子而已,不要著急)
這4500個點擊里,最終產(chǎn)生了40個訂單,則訂單轉(zhuǎn)化率=0.889%,下單成本=1000/40=25¥
以單個100¥簡單來看,最終訂單總金額=40*100=4000
所以最終ROI=4000/1000=4(簡直逆天了,有這個ROI)
繼續(xù)計算到底賺了多少,單個商品利潤=售價-進貨成本-廣告投放成本-快遞成本=100-30-25-5=40
如上,以快遞成本每單5¥來計算,則可以看到我每賣一單就能凈賺40¥,所以,什么CTR,什么CPC,什么CPM,都扯淡,給我保證ROI,或者說下單成本,這個能控制主,我有多少錢投多少錢,甚至借錢來投,多投多賺。
所以,對于二類電商的廣告主來說,其實就是拿出計算器,看著廣告后臺消耗金額,和自己這邊的下單數(shù)據(jù),看看把投入和產(chǎn)出,能不能算出正數(shù)出來,能算出來,就卯足勁投就是了。
當(dāng)然,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還得考慮臟單率,所謂臟單就是用戶下單了,但存在一定比例的拒收情況,這也是要折算到成本里頭去的。
但不管怎么算,最終看就是ROI,通常來說,對于客單100左右的單品,ROI能接近2就已經(jīng)有不少賺頭了。以ROI=2來計算,100單單價,意味著投放成本=50,通常二類電商的貨品成本夾是比較低的,一般只占售價的15-30%左右,以20¥計算,則意味著還有30¥的利潤空間,再扣除快遞成本,臟單帶來的損耗,依然還可以賺一部分,只要量上去了,依然可以賺個爽。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