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對“第一密封價格”做了一個小的改動,具體為:競價者依然密封出價,依然是出價最高者贏得拍賣,但是勝出者只需要支付第二名出價的錢。即如果耐克出價10塊,阿迪出價6塊,依然是耐克勝出,但耐克只需要支付第二名阿迪的出價——6塊。
這是一個違反直覺的小小改動。第一名居然只需要支付第二名的出價,然而不要小看這個小小的改動,正是因為系統(tǒng)地論述了這個改動,讓威廉·維克里獲得了1996年的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密封第二價格”拍賣在經(jīng)濟學里也因此被稱之為“維克里拍賣”,那么這個神奇的小改動到底隱藏著神馬秘密呢?
答案是它正好系統(tǒng)地解決了“第一密封價格”存在的重大缺陷。有人立馬會問:為什么這樣改一下就能克服這個缺陷呢?
簡單地說,在“密封第二價格”的競價機制中,每個人都存在一個固定的最優(yōu)策略——出價等于自己的估值。還是以上價格策略,耐克估值為10塊,阿迪的出價多少不知道,這時候耐克的最優(yōu)策略是神馬?答案是10塊。為什么?
我們考慮兩個種情況:
第一,阿迪出價如果超過10塊,那么耐克無論如何也贏不了,因為耐克不可能出價高于自己的估值,高過自己就虧了。
第二,阿迪低于10塊,那么耐克應該出到自己能承受的最大價格,以增加自己的獲勝概率,而這個最大價格就是10塊。即耐克沒有下調出價的動力,因為它沒有最終支付價格的控制力。
什么意思呢?假如耐克出8塊,這時候如果阿迪出6塊,耐克贏得競拍而且只需要支付6塊,和它出10塊沒有區(qū)別。但如果阿迪出9塊它就會失去競價,因此耐克沒有動力把出價調到8塊,這種有可能導致競價失敗的出價,唯一的最優(yōu)策略就是出價10塊。
用博弈論來解釋,就是“密封第二價格”存在一個唯一的納什均衡。即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對于商品的真實估值是最優(yōu)策略,因此該機制是一個鼓勵競拍者講真話的機制,同時具有相當?shù)姆(wěn)定性。換句話說,廣告主沒有頻繁調整自己出價的動力。
在這種機制下,永遠是對廣告位評價最高的廣告主勝出,同時保證了平臺的收入,沒有廣告主出價比自己評價更低的出價。事實上,谷歌、百度、新浪微博等廣告平臺都是采取這種競價方式。
還有人會問,這種競價方式就完美了嗎?其實不一定,“密封第二競價”機制至少存在一個缺陷,那就是它的反作弊特性不強,假如存在互相勾結的同謀,在這種競價機制下,同謀更加容易實現(xiàn)。
什么意思?
依然拿耐克阿迪來打比喻,耐克的心理出價是10塊,阿迪是6塊。這時候他們勾結,阿迪出1塊,耐克出10塊,最終耐克只需要花1塊錢就能買走這個廣告位,受傷的是廣告平臺。聰明的人立馬會發(fā)問,難道“第一密封價格”不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嗎?比如耐克和阿迪商量好,耐克出1塊,阿迪出0.5元,還是耐克以1塊錢的價格買走這個廣告位啊!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