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到實操中,我們還需要對問題做細化,比如,這個目標用戶最可能對我們產(chǎn)品的哪個點關注呢?他們最希望哪個問題、哪個需求、哪個夢想得到解決呢?那我們就針對這個問題、這個需求、這個夢想提問——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容易讓用戶覺得:“哎,你咋知道我要問這個問題呢?”然后他就理所當然的會點進去。
知道了方向,又知道了具體需求,那么就是具體的問法了。問句的思考方向不外乎以下7種:
為什么?why
什么?what
誰?who
何時?when
哪里?where
如何?how
多少?how much
比如我們在做某個投資類項目投放的時候,發(fā)現(xiàn),40歲左右的目標受眾常常放在嘴邊說的話就是,一次性多賺一點,就能早點退休了!那我們就可以把他們想早點退休這個點拿出來做問題,比如:
為什么40歲的他再做3年就能退休?
如何在3年內(nèi)實現(xiàn)退休理想?
39歲就退休了?什么情況?
要知道,人類對于與自己相關的提問的直覺反應,是大腦的自動運作,而且還會試著去回答,然后點擊進去看“答案”(其實就是進去看你想要他看的廣告內(nèi)容),如果你的落地頁內(nèi)容可以很好的承接為什么可以那么早退休的問題,那用戶就會留下來,一步步看下去,有機會成為你的客戶。
第二步:Influence 影響
1個要點
如果到這一步,說明用戶已經(jīng)成功的被我們的標題部分吸引,點進落地頁了,那我們要繼續(xù)帶他前行。
前文說了,和常規(guī)做法不同,我根據(jù)用戶不同階段可能會有的情緒出發(fā),將整個落地頁拆分成了三個部分,分別是首屏、主體和逼單部分。這里我們先說負責承上啟下的首屏。
和入口標題一樣,首屏的目的也是要吸引用戶繼續(xù)往下看。想要完成這一任務,你的首屏得符合三個條件:
1、要順應認知,即承上。你在勾引階段(入口標題)說了什么,那么現(xiàn)在就兌現(xiàn)它,否則用戶就會覺得你牛頭不對馬嘴,騙人的,然后跳出;
2、通過首屏文案激發(fā)用戶對你產(chǎn)品產(chǎn)生深層次的興趣。也就是說,這部分的重點是把一開始的興趣鞏固下來,并進一步影響用戶的情緒,讓用戶自覺或不自覺的把原有的思維、決策放一邊;
3、有銜接第二屏的鉤子文案,或是視覺效果,即啟下。避免滿屏展示。滿屏往往給到用戶的感覺就是一張單圖,他可能看完就走了,但如果你留一點下文,他就容易繼續(xù)往下看,有機會了解你更多。
1點禁忌
從去年開始幫一些項目做落地頁診斷開始到現(xiàn)在,已陸續(xù)看了300多個落地頁,這其中有超過70%的落地頁,在首屏的位置都非常的啰嗦,視覺上看著非常的擠,幾乎塞滿了文字。
上篇:
下篇: